原标题:2021年全球及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现状、进出口现状、竞争格局分析「图」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基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是从上世纪初开始被研究应用,我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南开大学何炳林院士回国后开展研发、生产和应用,最早应用于铀浓缩。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按照骨架结构、孔结构及功能基团三种方式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全球离子交换吸附树脂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0-2026年市场规模CAGR有望达6.9%。根据MarketWatch数据,2020年全球离子交换吸附树脂市场规模约33.9亿美元,到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树脂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从国内市场需求量来看,2020年我国离子交换吸附树脂需求量约23万吨,从下游消费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传统工业水处理、湿法冶金、药物分离提纯、有机物净化提纯、工业催化等领域。据统计,2018年,水处理领域占国内离子交换树脂市场需求总量的66%,占比最大,吸附领域需求占比为19%,催化剂领域占比10%,其他领域占比5%。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从进出口数量情况来看,我国离子交换树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离子交换树脂”海关编码为“39140000”。据统计,2021年我国离子交换树脂进口量为1.75万吨,出口量为12.93万吨。
从进出口金额情况来看,进出口金额相差不大。据统计,2021年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进口金额为2.84亿美元,出口金额为3.04亿美元。
从进出口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主要进口国家前三名(按进口数量)为德国、韩国、法国,主要出口国家前三名(按出口数量)为美国、俄罗斯联邦和韩国。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全球行业集中度较高,第一梯队企业占据46%市场份额;中国市场规模较大,产能占比47%,但本土企业小而散,外资企业占据主导。根据争光股份招股书数据显示,全球吸附分离材料市场规模为15亿美元,预计需求增速为3-5%。其中第一梯队企业美国陶氏化学、德国朗盛、英国漂莱特、日本三菱化学、住友化学产能占比为46%。中国企业产能在全球占比47%,境外企业产能占比53%,国内企业整体发展与国际厂商尚有差距,蓝晓科技依靠先进自主知识产权脱颖而出,垄断国内高端市场,对标国际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