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吗?2020年的时候四川实现GDP4.8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6,西部第一位,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四川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三线建设时期都是我国的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高地,四川也是一个中央企业的聚集地。但是,你知道吗?曾经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央企业离开了四川,走向了全国各地,并且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企业之一。你知道四川都曾经痛失了哪些优质中央企业吗?为什么会失去呢?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1,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中建一、二、三四局),攀枝花-北京,武汉,广州
1962年,建工部将建工部第一工程局与四川省建设厅合并,成立“建筑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1965年7月撤销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建工部一、二、三、四工程局。后来一局、二局总部迁至北京,三局迁到武汉,四局迁到广州。中建集团旗下8个工程局,个个都是超级企业。拿武汉市的中建三局来说,其年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但一个中建三局自己就可以入选世界500强前300名。我们知道四川省百强第一名的企业新希望集团,营收约1300亿元,不到中建3局的一半。
1970年3月,因三线建设需要,在四川省内江市成立了机载雷达研究所(607所)。曾经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唯一的机/弹载雷达专业研究所。1990年12月,607研究所由四川省内江搬迁至无锡市正式挂牌。1992年,原内江607所主要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力量基本调往无锡,形成一所两地(无锡科研总部、内江生产基地)格局。中航工业雷达电子技术研究所,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资产50余亿元,现有员工1000余人。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旗下的核心骨干子企业。1981年来自于四川攀枝花的中国十九冶1万多人参与宝钢建设,在上海成立十九冶上海分公司。1986年6月,十九冶上海分公司划出,改组成立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直接隶属于中国冶金建设公司。宝冶人承担了鞍钢、包钢、湘钢、鄂钢、山钢日照钢铁基地、越南河静钢铁基地、马来西亚关丹钢铁基地等一大批国内外冶金工程项目。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的四川绵阳,后总部迁到北京市。隶属于中央直属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从事核工程及国防工程建设的综合建筑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承建过各种核反应堆型和所有实验、科研堆型的核建企业;承建过我国第一套、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一大批三线”计划重点工程,为共和国“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是中电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34所1971年始建于成都,1975年迁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中央直属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最早成立并专业从事光通信系统、整机以及相关组件和模块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研究所。34所占地面积600多亩,现有在岗职工近1000人,资产规模近20亿元,还是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等国家重大建设任务,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员工人数达到8000余人,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直接管理的子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由重庆和绵阳的研究所组建而来,总部设在重庆,在绵阳设有生产基地。作为中国电科“大国重器”核心基石和军工电子“国家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光电磁及其微系统技术实力均位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占比50%,营收和利润水平均位于中国电科前列。
有人说不就是迁走了几个企业吗?总部搬走就搬走了,有什么好可惜的。如果你这么看待四川失去的这几个企业的线个企业都是中央企业的核心子公司,也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很多都建有国家级的省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跟进,可以为驻地城市提供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流水线上的岗位,还有数以千计的从百万年薪到一般白领的高端就业岗位。
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主要看是否能够引进、留住高端人才。对于很多设在三、四线城市的超级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痛点,内江、绵阳、攀枝花等相比于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等没有那多的985、211的高校,缺少足够的人才支撑。除了人才因素,对于企业的高管、员工来说,他们自己和他们子女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他们选择企业总部驻地的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资源、医疗等基础设施上的服务能力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也是四川各地很难比拟的。
除了我们提到的四川痛失的6个优秀企业之外,你知道四川还曾失去了哪些优秀的企业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